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之隐性主旨-pa官网

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之隐性主旨

更新时间:2023-04-15作者:211学习网

【导读】

211学习网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与表达之之隐性主旨。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

在中,片段阅读的量所占的比例并不低,也是相对较好突破的一个板块,这类题也是我们考生想要掌握的。但是考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找不准作者想要表达的重点,尤其是没有明显主旨句的文段,也就是今天要学习的隐性主旨,接下来211学习网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分析作者的倾向,从而选出正确选项。

一、问题 危害——提出对策

【例1】目前,流动人口虽然进入城市工作生活,但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制度的隔离客观上强化了人口的地缘、乡缘、亲缘关系,加剧社会分化,在城市内部出现了新的二元结构。一些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倒挂,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存在利益冲突,极易激发社会。流动人口家庭成员长期分离,造成儿童监护失责、情感缺失、婚姻不稳定、留守老人和妇女受侵害等问题,影响家庭幸福和社会长治久安。

以上文段意在说明()

a.制度的隔离使流动人口不可能融入城市社会

b.流动人口的进入会导致城市内部出现二元结构

c.让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d.解决流动人口家庭成员分离问题是瓦解城市二元结构的关键所在

【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即流动人口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接着从不同方面讲了这一问题带来的危害:出现二元结构、引发社会矛盾、影响长治久安等。因此主旨要解决“流动人口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的问题。a项原文表述的问题是流动人口不能真正融入,而选项是不可能融入,和原文表述存在出入,且只是对未能真正融入这一问题的解释,非重点内容,排除;b项也只是危害之一,非重点内容,排除;c项提出对策解决问题,符合作者意图,保留;d项的措施只能解决危害之一即家庭成员长期分离所带来的社会长治久安的问题,不全面,排除。故本题选 c。

重要性 缺陷——弥补缺陷【例2】科学素质是公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基础。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表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都在以上,我国仅为6.2%。虽然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很快,但发展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我国科普方面的很不均衡,农民、城镇新居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获得服务的机会明显偏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b.全社会应关注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c.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公民科学素质上存在差距

d.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不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答案】a。解析:文段开篇强调科学素质的重要性,接着指出当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存在的缺陷,即“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后通过我国与发达国家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等一系列数据对比论证前文观点,通过转折关联词“但”再次强调我国科学素质存在的缺陷,发展不平衡,与发达国家差距大。文段强调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存在比例低、发展不平衡等缺陷,意在去弥补缺陷,即提高公民科学素质。a项符合文段重点,保留;b项,“全社会关注”并不能解决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存在的问题,排除;c、d两项分别对应文段尾句和首句中强调的问题,非重点,解决问题的对策更重要,均排除。故本题选a。

这两道片段阅读都是没有明确的主旨句,需要去分析出作者的倾向从而确定文段重点,此类题目相对而言比较难。所以各位考生在进行备考时,要注重方法的总结,认真分析材料,找到文段重点,相信多加练习,大家的准确率会有所提高的。

上一篇:
下一篇:
1234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2025-07-03 11:09

2025-02-17 20:25

2025-01-21 12:06

2025-07-05 09:24

2025-07-03 11:19

2025-07-03 16:10

2025-07-03 16:48

2025-03-31 14:53

2023-05-20 22:18

2025-07-05 12:06

网站地图